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高校建设实际行动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集中学习教育有期限,践行初心使命无穷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更要深刻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高校只有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切实发挥党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高校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坚强领导贯穿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政治建设的头等大事,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原原本本、持之以恒、联系实际学习,准确把握理论体系,学深悟透精髓要义,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阵地、平台,生动开展理论宣传、研究、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增强历史自信、历史主动。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始终坚持“严”的总基调,以严肃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勇于自我革命,纠正党内政治生活松散、软弱现象,驰而不息规范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言行举止,坚持政德与师德、视野与格局、党性与修为相统一,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师生力量汇聚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上来。要着力整治“四风”,以政治监督为重点,健全监督体制机制,加强对重大事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有效管理与监督,聚焦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的执行速度、力度、成效,引导党员干部把全部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
打造高素质人才干部队伍
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靠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号召力来体现,高校的事业发展要靠广大人才卓有成效的工作来推进。
强化能力培养,切实提升人才竞争实力。高校人才队伍不仅要信念坚定、政治坚定,还必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能力过硬,真正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要着力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增强应对新任务、新形势、新情况的信心和能力。要建立良性循环的传帮带制度和多岗位历练培养制度,强化人才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要创新人才引育政策机制,创造优良人才生态环境,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强引擎”作用,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团队。年轻干部和教师要主动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
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激发人才发展活力。高校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不断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推动抓党建最大政绩和抓发展第一要务同向而行,充分释放各级组织、团队、个人活力。创新组织评价标准,强化党建工作督导,盯住人、盯住事,一级一级抓责任,一项一项抓成效。积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创新团队、科研平台等灵活设置党组织,构建整体提升的工作格局。树立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改进考核方法和指标,在重点任务、重大工作中精准识别干部人才。完善荣誉表彰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要及时选树典型、关心关爱。
严格干部标准,切实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围绕事业发展,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方针,严把政治关、能力关、素质关,着眼精准科学选人用人,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任用起来。科学配备领导班子,深化“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加强年轻干部的发现和培养,健全“选育管用”环环相扣、统筹推进的全链条机制。
彰显高等教育时代担当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高校要主动担当起高等教育的责任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造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要立足办学特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现实需要,围绕产业布局、特色经济等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人才供给质量。中国计量大学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将育人理念、办学理念、行业理念融入学生的始业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围绕研究生培养的特殊定位,以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实施“订单式”培养方案,引导研究生瞄准科技领域关键性、前沿性、突破性问题进行攻关,致力取得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
强化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要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阶段新特征,重视教育链、产业链、创业链升级对接,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服务供给能力。中国计量大学坚持“特色化创新、区域化服务、行业型应用”的定位,积极参与数字化改革等省域战略,与全国多个省市市场监管局、行业机构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诗路文化高等研究院,深化“省部共建”“省市共建”计划,打造政校合作、产教融合的样板案例,为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需求是最高追求。要提高站位,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自觉把事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等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主战场中检验立德树人成效。中国计量大学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发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等领域的特色,牵头成立“‘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拓展空间。
(作者为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
- 上一篇: 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
- 下一篇: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