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陂:调解工作室“一街一品”

2021-01-12       浏览人数:

江某打工时受伤,多处骨折,休工一年,施工方支付医药费后便消失不见,江某无奈之下只能到信访部门。孙东林调解工作室介入后,施工方支付误工费和营养费,双方最终握手言欢。

  在武汉市黄陂区,孙东林这样的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遍布全区20个街乡。

  近年来,黄陂区积极引导道德模范、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构建“1+20”“一街一品”个人品牌调解室布局,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化解率达90%以上,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德才兼备

  乡贤名人加入调解队伍

  黄陂区是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化解社会矛盾任务艰巨而繁重。

  2019年,黄陂区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在区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建立起首个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孙东林团队先后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6件,得到信访群众一致称赞。

  “街乡下及村镇,上达城区,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街乡一级,可有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黄陂区司法局负责人介绍,该区总结“孙东林调解工作室”的经验,构建“1+20”个人品牌调解室布局,就地化解纷争。为给乡贤名人创造良好温馨的调解环境,各街乡还分别以司法、综治、信访等部门为依托,安排不少于50平米的房屋作为个人品牌调解室。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区20个街乡个人品牌调解室投入运行。

  黄陂区对辖区内道德模范、知名企业家等乡贤名人信息逐一收集,根据其个人影响力、信誉度和社会责任感等进行评估,选择最优者任街道个人品牌调解室调解员。“信义兄弟”孙东林、“孝义兄弟”刘培刘洋等全国道德模范,木兰花乡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天才、兰氏蔬菜有限公司董事长兰桂娥等知名企业家,已退休的“全国优秀司法所长”陈代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李家春等纷纷加入。

  因地制宜 调解工作室各具特色

  针对不同区域发展重点,黄陂充分发挥每一位乡贤名人个性特长,创建各具特色的个人调解新模式。

  “兰桂娥调解工作室”设在兰桂娥公司蔬菜基地。2019年10月,三里桥中心小学两名小学生玩闹时,一名孩子面部受伤、缝合10余针,两个家庭就赔偿问题一直无法谈拢,受伤学生家庭多次到学校和街道信访。“兰桂娥调解工作室”介入调解,通过释法明理耐心劝导两家人最终和解。

  “宋汉杰调解工作室”调解范围覆盖整个汉口北大市场,工作室负责人由汉口北集团副总裁宋汉杰担任。今年4月,一窗帘商户与商铺业主因租金问题发生矛盾,业主先后近百次拨打110出警电话和12345热线投诉。“商户担一点,市场贴一点,业主让一点。”宋汉杰调解时提出“三个一点”的方案,顺利解决了矛盾。

  武湖街工业企业众多。荆州籍民工唐某与武湖某企业因劳务纠纷引发双方互诉,法官多次调解未果,且矛盾激化。“陈代官调解工作室”接手调处。由于特殊情况,唐某回荆州老家不能到场参加调解。“陈代官调解工作室”就通过多轮远程视频调解和线上沟通,最终达成补偿协议,双方自愿撤诉。

  规范制度 让调解步入法治正轨

  改革良策需夯实制度根基。为规范“品牌调解”行为,黄陂区制定“1+5”制度体系,即一个《实施办法》和团队建设、调解流程、三调对接、效力确认、政策保障等五项工作机制,引导个人品牌调解工作步入法治轨道。各街乡以乡贤名人为主导,整合基层综治、信访、公安、法庭、律师(法务)等资源加入团队,还出台“基本补助+奖励补贴”措施,对历史遗留问题调解成功的调解员给予奖励。

  为防止调解达成协议后出现反复或当事人拒不履行承诺,黄陂区建立个人品牌调解法律效力司法确认网上办理“绿色通道”,确保协议双方履行法定责任。全区个人品牌调解协议书进行法律效力确认达100余件,调解协议履行率达到100%,未发生一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

  黄陂区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该区将重点加强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的规范化、法治化、智能化建设,推行“互联网+”人民调解,实现“群众网上投诉,调解网上开展,问题网上解决”,进一步助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