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届满接受普查,平顶山市10月22日迎来“大考” 

2021-10-22       浏览人数:

平报融媒记者傅纪元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普查工作程序,省住建厅相关领导带领普查专家组一行将于10月22日莅临我市,对我市“国家园林城市”成果进行全方位“检阅”。

“国家园林城市”是对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市政设施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国内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2010年,我市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国家园林城市不是终身制,每隔三年,省住建厅、国家住建部分别对届满城市进行普查,对整改后不合格者将撤销其荣誉称号。2014年及2017年,我市均顺利通过住国家园林城市普查。

在平期间,普查专家组将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核、民意测评、座谈交流等形式,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普查重点内容及要求对我市园林绿化工作进行技术评估。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按照“生态建市”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先后制定了《平顶山市城市绿化条例》等50多项涉及园林绿化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科学布局建设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通过严格绿线管理,依法拆墙透绿,推进智慧园林建设,全民共同创建等措施,来不断强化管理,确保“三绿”指标不断巩固提升。三年来,我市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资金共投入7.5亿元,围绕建设提品质、管理抓精细、队伍强素质发展路径,逐步建立持续、完善、高效的城市园林管养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在园林绿化设施建设方面,我市通过项目带动,推进工程建设提质提速,先后完成了西平郏路绿化、建设路西延景观绿化、新平宝路快慢分车带绿化等绿化工程项目和新老城区游园建设,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473.72公顷;因地制宜,相继在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高压线路沿线、河渠水路沿线等区域建成奥林匹克体育主题公园、月亮湖公园、五棵松广场、湛南路西段花海大道、天源樱花公园等公园绿地;加快绿道绿廊和湿地建设,利用湛河穿城而过的优势,投资30亿元着力在湛河两岸打造绿色生态景观带,建成绿道总长度40.2公里、绿化面积580公顷的滨河带状公园;相继建成白龟湖湿地公园、东湖公园、白鹭洲湿地公园等生态湿地,通过生态治理构建城市“绿肺”;先后在长安大道东立交桥两侧、西平郏路南段湛河桥两侧等地段实施立体绿化,在公园、广场、道路绿带种植市花月季500万株,提档改造、新建游园97处,开拓增绿空间新途径;在园林绿化中融入了公园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体育、公园城市+文化等理念,其中在绿地中已建各类运动场地12.3万平方米,在建体育设施面积24363平方米,多元镶嵌和特色文化载入塑造出独具特色的鹰城园林新意境。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054.61公顷,覆盖率41.62%;建成区绿地面积2786.64公顷,绿地率37.97%;建成区公园面积1186.1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4平方米,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473.72公顷。

编辑:程光荣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