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之歌|“硬核”公公周丙振:用大爱撑起一个幸福家

2021-11-03       浏览人数:

平报融媒记者张鸿雨

在郏县黄道镇一带,86岁的周丙振老人,感动乡邻。近60年来,他为了患小儿麻痹症的大儿子倾心尽力,照料患有综合性类风湿病的三儿媳无怨无悔,直到她离世。如今,他又独自照料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脑梗死后遗症的老伴儿。他用担当温暖了整个大家庭,用善良诠释了人间真善美。

11月2日上午,记者从郏县城驱车行驶20余公里,来到了西北方向丘陵区域的谒主沟村。一路打探,来到周丙振家门口时,他正在喂轮椅上的老伴儿喝水,一举一动尽显精心和细心。

周丙振在喂老伴儿喝水

周丙振为老伴儿梳头

“哪个孩子都是心头肉”

周丙振和妻子王妞同龄,结婚已66年,育有三子四女。

婚后第五年,他们有了大儿子周战涛。然而,周战涛一岁多时突发高热不止,他们夫妇背着孩子跑遍了郏县和许昌、郑州的医院,最终确诊为小儿麻痹症。高热退却后,孩子肢体畸形、左腿内翻,终身残疾。纵然如此,周丙振夫妇仍坚持背着接送他完成了小学学业。

周战涛生病两年后,与他同村又同龄的女孩刘选敏也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相同的命运、一样的境遇,两个孩子自幼就有很多相同的语言。尤其是刘选敏的妈妈樊翠兰,之前还是周战涛的老师。“这孩子懂事,听课认真,最重要的是他父母都是好人,后来我们家长商定让他俩成为一家。这么多年来,老周哥对孩子的爱真的是大如天。”樊翠兰如此夸赞亲家。

在周战涛家,记者看到厨房门外码放的长短一致、整整齐齐的劈柴,牛棚边还有摆放有序的饲草。“这些都是他父亲来收拾的,怕孩子做饭不方便,老人经常上山捡柴,回来后给孩子收拾得规规整整。前些年,没有通自来水时,他每天还负责挑水。”陪同采访的村秘书李廷许说,周丙振老人对子女不溺爱,在他坚强性格影响下,周战涛和刘选敏也学会了做些小生意,如今他们的孙子已15岁。

视儿媳如亲生女儿

周丙振的三儿子叫周战锋,初中毕业后到广州打工,在那里结识了方城县的女孩刘永义,二人1994年结婚。

1997年生下女儿后,刘永义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现象,为了治病周战锋带着她辗转北京、天津、上海,一边打工一边治疗。最终被确诊为综合性类风湿。身在老家的周丙振时刻牵挂着儿媳的健康,不断打听偏方,买来《本草纲目》自学,上山采集野生绞股蓝、艾叶、小叶爬山虎等为刘永义煎药,在采药时多次被野蜂蜇伤。

无奈的是,各种药对于刘永义都不济于事。2014年,刘永义彻底失去了行走能力,吃喝拉撒全靠人照管。而此时,王妞又患了脑梗死,落下偏瘫后遗症。为维持家用,周战锋外出打工,照料刘永义和王妞的重任全落在了周丙振一人身上。

周丙振展示之前为给三儿媳治病自采的中药材

一边是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老伴儿,一边是时刻需要照顾的儿媳妇,还有尚未成年的孙子,周丙振三边都放不下。擦屎倒尿、换洗衣服、拆被浆洗、喂饭喂药……周万振一做就是七年多,直到去年三儿媳下世。

继续努力做“好公公”

周丙振团结邻里、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在谒主沟村一带已成美谈。2018年,他获得该村首届“好公公”荣誉称号,2020年,他又获得“好丈夫”荣誉,今年重阳节他又摘得“好公公”荣誉称号。前几天,他入围省文明办组织的河南省“乡村光荣榜”之好公婆系列。

FS6A5851.JPG

今年10月14日,重阳节,谒主沟村举行表彰活动,前排右二为周丙振。

“丙振叔是1958年入的党,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强。虽说不容易,但他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本来村里要给他办一份低保,他死活不同意。”村党支部书记刘战省说。

周丙振推着老伴儿王妞在村头散步

“我们村是移民村,每年有补助,还有养老金和高龄补贴,种地政府给钱,现在和过去简直天上地下,咱不能再给党和国家提任何要求。荣誉对于我来说真的无所谓,一个男人要敢于承担压力和责任,敢于面对现实,要对家庭、对家人负责。”86岁高龄的周丙振说。

兴许坐得难受,上午11点半,王妞老人喊着要躺床上,周丙振抱着她艰难地移到床上。为了不过多打扰老人生活,记者匆匆结束采访,离开他家200余米远,老人仍在门口向记者挥手。

编辑:程光荣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