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中国观音文化之乡

2023-07-20       浏览人数:

(记者 王春生)地处我市新华区、宝丰县交界处的香山寺,与国内众多香山寺同名,却因独特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而声名远扬。

始建于东汉年间的香山寺,寺内建筑及古迹遗存众多,被誉为汉传观音证道圣地、观音祖庭。

为数众多的遗迹和民俗文化等表明,我市是观音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播地。2011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决定命名平顶山市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我市又多了一张亮丽耀眼的文化名片。

▶千年古刹证传奇

7月18日上午,天气晴朗。驱车行驶在香山寺前宽阔的大道上,庄严的庙宇、高耸的寺塔依山而建,远远就映入眼帘。

穿过高高耸立、数十米高的寺前牌坊进入寺内,沿寺院中轴线从低到高依次为天王殿、大慈悲殿、四面佛殿等,东西两侧分布着钟鼓楼、祖师殿、伽蓝殿、客堂。

登至寺内最高处的观音大士塔广场,数百只鸽子在高耸的观音大士塔周遭盘旋、起落,伴随阵阵山风,塔楼上悬挂的铃铛叮当作响,余音不绝。居高望远,田畴纵横,满目青绿,令人心旷神怡。

“香山寺这个名字是俗称,全名叫香山普门禅寺。”在观音大士塔广场,香山寺里的工作人员说。

根据寺院碑文记载,香山寺始建于东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这位工作人员说,“比少林寺早300多年。”

经历过千余年风雨的香山寺,历史上曾多次修葺或重建,其中唐时寺塔并存,宋、金、元、明历代均有修葺或重建。“目前的香山寺建筑群由新旧两部分组成,香山石牌坊、天王殿、大慈悲殿、四面佛殿等是十年前根据原来的寺院状况恢复修建的。”工作人员说,观音大士塔及一些碑刻是保存完好的原香山寺遗址。

观音大士塔于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重建,高33米,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造型别致。塔里完好地保存着一通石碑,即被誉为“三绝碑”的大悲菩萨传碑。此碑是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所立,由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书写,又称蔡京碑。

“蔡京碑碑文里记载了楚庄王三女儿妙善公主苦心励志、舍身救父,最终涅槃为千手观音的宿世因缘。”香山寺工作人员说,蔡京碑碑文由唐代高僧道宣口授(其弟子义常记述)、汝州知州蒋之奇润色、北宋蔡京书丹,是重要的佛教史文献和汉传佛教观音菩萨身世的最权威文本,由此确立了香山寺作为汉化观音原生地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如今,香山寺这座千年古刹的“见证者”——观音大士塔和蔡京碑,已成为国家级文物。

▶观音文化源流长

距香山寺几公里远的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是古代父城所在地,相传是妙善公主的出生地,村里有一座白雀寺,是妙善公主最早的出家之地,这里也被誉为观音故里。

白雀寺里至今保存有明、清时代的几通石碑,尽管有的已风化或损坏,但碑文上“万善同归”“光绪拾一年”“大慈大悲菩萨神像碑记”等内容仍可辨认。

“白雀寺有很多妙善公主的传说故事。”宝丰县研究观音文化的知名人士何清怀说,如妙善出生、拒婚、花园种菜、舍身救父等很多传说和故事流传于民间,被一代一代延续下来。2011年,宝丰县“妙善观音传说”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年来致力于我市观音文化研究的我市史学专家杨晓宇说,我市观音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现存碑传记载,妙善观音出生于宝丰县古城村一带的古父城,出家于白雀寺,修成正果于香山寺,圆寂葬于古城村附近的三皇姑坟。现存体系完整的观音文化胜迹和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我市观音文化的汉化性、根源性、民间性、丰富性、传承性十分突出,大量证据表明,我市是中国观音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播地。

1976年,蔡京碑拓片在英国牛津大学展出。1982年以后,有关部门对香山寺塔及附近现存文物进行了修葺加固,近年又重建了殿堂僧舍,使中州古刹更显光彩。1986年,香山寺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观音证道圣地,我市也因此成为“妙善公主故里”“千手观音故乡”。2009年,台湾星云大师来平,为香山寺题写“观音祖庭”“大香山”。

杨晓宇表示,观音文化在我国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香山寺观音文化蕴含的大善和大孝是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我市作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这一文化品牌所展示的影响力已日渐显现出来。

香山寺有话说

香山寺2002年被列为鹰城外八景之一,2016年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力争早日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文化强市”战略,我市高度重视香山寺观音文化园区的开发建设,正在建设集宗教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生态环境游、民俗游等于一体的大香山景区。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