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果面面观①:“阳光信访”实现了哪些“小目标”?

2017-04-26       浏览人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将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整体谋划推进。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文件——2013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标志着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国家信访局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以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为主线,全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治信访”。改革给信访工作带来活力

3年来,改革实践给信访工作带来的活力正在不断显现,改革的正能量驱动信访形势持续稳中向好,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化改革的信心。

我们将分三期,盘点信访工作制度改革3年来的 “成绩单”,先看看第一期吧~

阳光信访完成哪些“小目标”?

阳光信访,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方便群众表达诉求,让信访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中央是这样要求的:

要“健全公开透明的诉求表达和办理方式,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全面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互联网时代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这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指南针”。

我们是这样做的

1.搭建信访综合业务平台

搭建集投诉、查询、跟踪、监督、评价于一体的信访综合业务平台,做到信访网上投、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形势网上判。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对接,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34个部委也与系统联通,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网上信访因其方便快捷、公开透明,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

群众评价:方便!

今年1至11月,全国网上信访量97.1万件次,同比上升102%。“这个平台可以看到每一步具体流程,就像网上购物可以看到卖家是否发货了、到哪了一样,真的挺方便”。山东省海阳市的包某通过网上信访,反映家门前道路破损问题,当天就收到了答复。

2.全面放开网上信访投诉受理内容

开通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客户端,方便群众反映诉求,降低群众信访成本,提高了信访事项办理效率,树立起网上信访好用管用的导向,更多的群众变走访为“网访”。

安徽、湖南、新疆等14个省份设立了手机信访,河北、内蒙古、贵州、甘肃等21个省份开通了微信信访,江西、湖北等地在县、乡建立网上信访自助服务设施,山东、重庆大力推行网上信访代理员、代办员、网格员制度,即使群众不会用电脑,也能在网上进行投诉,更好地方便群众。

3.公开信访事项处理过程和办理结果

把信访工作评价权交给群众,倒逼改进工作,提高了信访事项办理质量。特别是在统筹实地督查工作中,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媒体记者全程跟踪报道,督查过程和结果全部在网上公开,有力地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问题,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

4.多层次多视角开展信访宣传

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媒体开放日、新闻媒体座谈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走进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