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做信访】平顶山市郏县黄亚飞: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别人眼中,我们面对的可能都是琐事,但对于群众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如果换位思考,你会怎样想?黄亚飞一直认为,信访工作一头儿是党和政府,一头儿是人民群众,作为信访干部,就是要做群众的主心骨!
把信访群众当家人
在工作中,他有一个习惯,对来访的群众,都会亲切地喊一声叔、姨、哥、嫂子;一声暖心的称呼很快就会拉近彼此距离,和他们拉家常、帮他们解心结,不知不觉中,抚平他们的怨恨,使他们感受到温暖。
曾经有一个信访群众,出嫁之后,两头都没有分地,多次去镇里上访也没有得到赔偿,面对接访的工作人员,她总认为他们不愿管她的事,经常是一肚子怨气,动不动就发脾气,并趁机跑到了县里。大声吆喝“我的事儿,你们管不管?你们不管我就去北京!”“嫂子,有啥委屈给兄弟说说。”这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她从丈夫打工、孩子上学、公婆患病、自己又要照顾老小讲起,说着说着哭了起来,黄亚飞一边耐心倾听,一边寻找着解决办法。等她安静下来,黄亚飞才对她说:“嫂子,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理解你这些年的难处,你放心,这事儿我会调查清楚,给你一个交代”。随后,黄亚飞经过多次了解政策、查阅资料,与镇里干部协商,几经周折,最终使她得到了相应的经济补偿。
常年与群众打交道,他深切地体会到百姓不容易。试想,如果没有解不开的愁事、难事,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谁愿意丢下家、丢下平安的生活去上访?尽管有时他们上访的态度、上访的方式有不妥之处,但不管去哪儿,心里还是想着依靠我们党和政府,只要我们真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一定会赢得群众的理解与信任。
有一位上访多年的群众,因输血患上艾滋病,劳动能力差,孩子小,家里穷。由于他输血时没有经过正规渠道,得不到医疗救助,不断上访,乡里多次协调,也没有结果。去年有天上班高峰期,他和一些同病患者跑到县委门口准备闹事。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吓出一身冷汗:心想信访人要是在那里喊一声“我是艾滋病人”,岂不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罪?到那时于己于人都没有任何好处!他迅速赶赴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