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做信访】郏县冢头镇秦留岗:诚心为党分忧 真心为民解难

2017-09-14       浏览人数:

秦留岗,郏县冢头镇信访办主任,1981年参加工作,从事信访工作10余年,自1994年扎根乡镇工作20余载,年年被评为“乡镇先进工作者”,2013至2017年连续5年荣获“郏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10余年来,秦留岗同志共接待群众来访936人次,法律咨询、政策解释348人次,简易办理、当场处理232件,受理案件256件,按时结案率达100%,成功解决遗留问题8件。冢头镇的信访化解稳控工作始终处于全县前列,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为镇域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党培养了我,我要为党争光

    1999年7月1日,秦留岗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乡镇一名中共党员,自那时起,他就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工作,处处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党争光。

2000年,乡镇的信访机制还不健全,信访归综合治理办公室管理,这时候,秦留岗同志被派到全镇唯一一个乱村——拐河村,开展治理工作,接起了第一桩案件。首先,他摸清了村里的实际情况,这个村连续三年没有缴纳公粮,村里账目十分混乱,许多收支没有入账,群众对村干部的意见很大,造成群众携老带小集体上访。他把情况搞清后,及时把情况向党委政府汇报,经过研究,成立了以副镇长牵头,8个成员的工作队,他成了第一个队员,担起了重任,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村账进行清算,群众自愿缴纳了三年的公粮,信访人代表乔某也不去告状了;新成立了村党支部,村级工作步入了正规的渠道。从那时起,秦留岗同志就横下一条心,坚持为党分忧,与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紧紧相连,听党指挥,捡重担挑,做好镇党委交给的每一个任务,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

2001年,党委政府再次选派他到偏远的柏坟周村解决群众的集体访问题,通过走访调查及大伙的共同努力,新成立了村党支部,使这个村架起了高压线路,组织田间打机井11眼,群众正常用上了电,浇上了地,吃上了水,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党的培养、党的教育,使秦留岗同志变成了“老秦”,老秦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党员,不管做每件事,都要为党争光。

二、民相信了我,我要为民解忧

在老秦眼里,信访工作不仅是党的群众工作,更是为民排忧解难的务实工作。他常说:“群众没有难事,不会找我们;没有问题,不会来告状”,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2006年,修郑尧高速途径冢头镇,因占用土地带来许多矛盾纠纷。当时,镇党委第一个考虑到,把老秦抽出来配合土地部门解决信访问题。听老秦说,焦北村一姓李的老汉因大片土地被征用,留下了一点儿也需搞绿化,李老汉当场就反对。之后多次走访,以没吃没喝为名,先后数次去省上访,反映县、乡、村三级干部贪污问题,副镇长调查后没有此事,李老汉大骂副镇长。副镇长说,你可以走法律渠道,李老汉就是不去法院,信访不信法,我非找你。最后,副镇长找到老秦,老秦亲自到李老汉家了解情况,问寒问暖,原来李老汉只是为了争口气,因阻工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才决定去信访。通过老秦给李老汉对政策的解释,在生活上的照顾,问题得到了解决,并签订了停访息诉书。李老汉多年来一直没有上访,老秦不定时也去李老汉家坐坐,说说话,拉拉家常,李老汉说“我就信你”。

2011年,西气东输工程途径冢头镇,涉及四个行政村,里程6000多米,需要征地、挖沟、埋管埋线,工期一年半。镇党委政府只派老秦一人,协调信访工作。500个日日夜夜,不管白天黑夜,哪里有问题,就有老秦的身影。因群众认为上访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款不及时,不到位,造成群众集访。老秦深入田间地头,接待群众百余次,涉及群众上千人,难听的话,耳不忍闻。在这种情况下,老秦想哭愈不能,想躲走没门。老秦想到上接党委的重任,下系百姓的辛苦,咬咬牙关扛过去。记得最清的是,一天晚上十点钟,项目部的工作人员说,明天晚上要下暴雨,十几辆拉管重车不让过,今晚不埋上,损失不可估量,把老秦叫到现场,老秦用尽所有的气力和言语,给群众许下了保证,最后打动了群众,挽回了一场上百万元的损失。                   

三、把信访工作当家业,把岗位当家庭,把群众当家人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