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做信访】平顶山市舞钢市陈磊:抽丝剥茧找症结,春风化雨解民忧

2017-09-14       浏览人数:

“陈书记,这事儿我听你安排,这些年我实在受够。”张某信访案另一方当事人周某在陈磊同志的办公室里不断的诉说着心里的憋屈。

说起张某信访案,乡、村干部都直摇头。这是一件多年邻里纠纷信访积案,乡村两级调解过无数次,均因当时双方互不相让调解失败。2015年4月20日,张某再次去舞钢市信访局反映其邻居周秀环家羊圈离他家太近,粪便堆积,空气受到污染,严重影响其生活。接到张某信访案件后,陈磊同志找到曾经处理过张某信访案件的乡村两级干部进行了解,又翻阅了以前的案卷,实地查看了当事双方争议地方情况。随后又多次到村里走访群众,了解第三方对这起信访案件的看法,从中寻找问题症结,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这两家人都太强势了,谁也不让谁,尤其是张某更是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俺们也没少调解,也没少挨张某的骂。”村干部提起这件事就头疼。

“再难,咱也得想办法解决,只要用心,只要把群众的事儿当成是自己的事儿,办法总比困难多,问题总能解决的。”陈磊同志面对束手无策的村干部,一再的叮嘱宽慰。

陈磊同志和乡信访办的工作人员一起下村找当事双方拉家常了解情况。面对当事人张某固执态度,陈磊同志不厌其烦,讲利害,讲邻里感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张某的思想工作。“老张啊,远亲不如近邻,孩子们都不在身边,有啥事能及时打帮手的还是邻居,还是村上的老少爷儿们。咱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争一时长短,你有怨言,人家同样也有,大家都让一步,问题就会解决。只要你同意让步,周某的工作我去做,保证处理的让双方都满意......。”

随后又协调平顶山民情民生电视台记者参与处理此事,在多方见证下,双方同意先各自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物,保证道路畅通。就在清理工作顺利推进时,突生变故,张某只把竹子做了清理,拒不清理粪池,拒不清理自己私自建起的围墙。周某得知后情绪激动,认为自己受骗了,随即又把已经清理开的道路堵上,事情再次陷入僵局。

“不行,咱们得趁热打铁,他们僵持,我们不能松劲儿。走,再入村。”陈磊同志带领信访办的人员,再次找到当事双方进行沟通。费尽了口舌,磨破了嘴,找张某谈谈,再找周某说说,反复在张某家和周某家来回穿梭,终于促使双方再次坐到一起,接受调解。经过争吵、沉默;再争吵,再沉默后。双方在司法所的见证下达成调解意见。

调解结束后,陈磊同志还不是不放心,叮嘱村干部多注意观察两家人的动向,随时掌握情况,随时介入调解。由于是多年积怨,张某家人出现了“一百口人都当家”现象,只要一个人有反对意见,他们很快就能够形成一致意见,推翻调解协议。陈磊同志的担心并不多余,后来,陈磊同志和信访办的工作人员又和张某的妻子和女儿进行多次沟通交流,辛勤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和谐,多年的积案终于尘埃落定。

回顾这起案件的化解陈磊同志感慨地说:“面对信访案件尤其是信访积案,只要我们抱有一颗不偏不倚的公心、不厌其烦的耐心、敢于担当的责任心,主动解决问题的热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他就是一块儿坚冰,我们也能把他融化了。”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