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做信访】新华区张东方:青春无悔谱和谐

2017-09-14       浏览人数:

张东方,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信访干部,一位领导信任、群众满意、同事钦佩的信访局长,用人生最为宝贵的八载青春年华,扎根信访,无怨无悔地谱写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质朴华章。

信访工作“活字典”

“东方,**村的群众到区里来上访了,是个什么情况?”

“张局长,**厂的职工反映十年前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你了解吗?”

面对领导、同事们提出的各类信访问题、每起信访案件,张东方都能对答如流、如数家珍,包括事件起因、历史沿革、涉及部门、近期动向等等,甚至信访群众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性格特征都烂熟于心、张嘴就来,被领导、同事们誉为新华区信访工作的“活字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就这身本领,张东方历经了九年寒暑的艰苦磨砺:2008年6月,35岁的张东方从当时全区任务最重的“双创”指挥部调任区委群工部副部长、区信访局副局长,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到最艰苦的岗位上去锻炼,是我党使用干部的根本原则,促使张东方与信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一练就是九年:从08年启动信访工作奥运机制,到十八大信访维稳,从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到新时期信访工作改革,从副局长到局长,张东方和他的信访工作团队经历了各个特殊时期信访维稳任务的艰巨考验,经历了从“大信访”格局向依法逐级信访迈进的重大转变。3000多个日日夜夜,张东方心里想的是信访,嘴上说的是信访,天天干的是信访,能够成为“活字典”,顺理成章。

群众来访“第二接谈室”

“老李,让你又跑一趟,真不好意思。”

“大娘,快请坐,您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下次我到您家里去。”

张东方的办公室基本没有锁过门,新华区很多信访群众都能在第一时间轻车熟路地进入他的办公室,向他反映问题,和他促膝长谈。有的干部认为,信访局长应该集中精力搞协调、督办案件,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接访上,接访都是领导事情。张东方却不这么看,他坚持把接待群众来访当做主业,作为信访干部的看家本领“敲门砖”常抓不懈。

新华区的信访接待大厅位于区委群工部的一楼,张东方的办公室在二楼,俨然成为了新华区群众来访的“第二接谈室”。张东方常说:“信访局长做好接访,一方面可以吸附一些个访群众,让区领导集中精力接待处理重大群体性信访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深入细致地从个案中发现普遍性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建议。”

有一次,一名反映拆迁问题的信访群众找到张东方,在他的办公室里一说就是半天,张东方始终不烦不燥,耐着性子听他发牢骚。直至中午,饭点都过了,群众还没有走的意思,张东方就让工作人员买来两盒盒饭,他和来访群众一人一盒,边吃边聊。来访群众把盒饭吃完,气儿也撒完了,对张东方感激地说:“张局长,不管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我都十分感谢你,陪着群众在办公室一起吃盒饭的干部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群众带着怨气来,我们信访干部就是群众的撒气筒,再苦再难也没有信访群众难,我们千万不能摆架子、甩脸子,冷了群众的心。”张东方经常教育信访局的干部,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信访维稳“长明灯”

“群工部二楼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东方又在加班了。”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