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众“有求”,他就“必应”

2017-07-31       浏览人数:
只要群众“有求”,他就“必应”
——记河南省“最美信访干部”、鹿邑县信访局局长翟宁静

 □本报记者李躬亿通讯员杨长青宋华礼

    从一名普通的接访员到信访局局长,20年来,他始终对信访工作带着满腔的热情,对信访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只要群众“有求”,他就“必应”。对于群众合理的诉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力,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到位;对于不合理的诉求,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服、疏导,用自己的行动让来访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许多积压多年的问题在他手中得到解决,许多久访不息的案件在他手中得到化解,他常说,“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就是河南省最美信访干部、鹿邑县信访局局长翟宁静。

    顾“大家”舍“小家”

    翟宁静从不因工作强度过大而退缩,从不因劝解群众困难而放弃,从不因个人家庭原因而离岗,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2014年12月28日,翟宁静在北京工作时,他的肠胃病突然又犯了。为了不让家人和其他在京工作人员担心,他自己到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前后,翟宁静一直守口如瓶。当天,他下了手术台,躺在病床上摸出手机还不忘电话询问工作情况。他深知:自己的工作关系到鹿邑的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群众信访问题的解决,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朋友说他顾“大家”舍“小家”,每当翟宁静在朋友面前谈起“小家”这两个字眼时,总是摇摇头,“我不是一位称职的丈夫,更不是一位合格的儿子……”

    把纠纷当“考题”来解

    当前,社会矛盾仍然多发,信访形势依然艰巨,翟宁静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当做第一选择,把群众的疾苦当做第一大事,爱岗敬业,苦干实干。

    一些信访老户往往因为长年上访造成家庭困难,结果越穷越访、越访越穷,问题解决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翟宁静在积极帮助解决信访问题的同时,还帮助他们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贾滩镇王某在上访反映因交通事故致使母亲残疾问题的几年里耗尽家中积蓄,生活十分贫困。翟宁静解决了他的信访问题、理顺了他的情绪后,又为其争取了5000元信访救助资金,帮他买了几只波尔山羊饲养,还联系县畜牧局的工作人员定期到王某家里传授养羊技术。

    翟宁静把接待来访群众工作当“考题”来解,他亲自接访900多批上访群众,化解调处矛盾600多起,使鹿邑近几年来越级上访量一直保持全省较低水平。翟宁静先后7次受到省联席办、省驻京工作组的表彰;他还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最美信访干部”。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